上腹部疼可能由胃潰瘍、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心肌梗死等引起。
1. 胃潰瘍: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後形成的慢性潰瘍。主要症狀為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節律性,多在進食後一段時間出現,然後緩解。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鈍痛、脹痛、灼痛或劇痛等。長期不規律飲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是常見誘因。
2. 膽囊炎:膽囊發生的炎症,常因膽囊管梗阻、細菌感染等導致。上腹部疼痛多突然發作,疼痛程度不一,可為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
3. 膽結石:膽囊或膽管內形成的結石,刺激膽囊或膽管引起疼痛。疼痛常位於右上腹,可向右肩背部放射,進食油膩食物後疼痛可能加重,有時還會伴有黃疸、發熱等表現。
4. 胰腺炎: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上腹部疼痛較為劇烈,多為持續性,可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況。
5. 心肌梗死: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現為上腹部疼痛。這種疼痛通常較為劇烈,伴有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容易被誤診為消化系統疾病。
上腹部疼原因複雜,出現疼痛症狀不要自行判斷用藥。應及時就醫,通過詳細檢查明確病因。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大量飲酒等,若確診疾病需嚴格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