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損傷的症狀包括疼痛、腫脹、淤血、活動受限、畸形等。
1. 疼痛:損傷發生後,踝關節部位會立即出現明顯疼痛,疼痛程度因損傷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輕者為隱痛,重者則疼痛難忍,在嘗試活動踝關節時疼痛往往會加劇。
2. 腫脹:受傷處周圍組織液滲出,導致踝關節迅速腫脹,腫脹範圍可能逐漸擴大,有時會波及整個踝關節及周圍部分區域。
3. 淤血: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積在皮下,使得受傷部位皮膚出現青紫、瘀斑等淤血現象,一般在受傷後數小時逐漸明顯。
4. 活動受限:因疼痛和腫脹,踝關節的正常屈伸、內翻、外翻等活動受到限制,無法像正常時那樣自由活動,行走也會變得困難。
5. 畸形:嚴重的踝關節損傷,如骨折或脫位,可能導致關節外形改變,出現畸形,與正常的踝關節外觀明顯不同。
踝關節損傷後,應及時就醫明確損傷程度並接受規範治療。恢復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過早負重活動,可適當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同時,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踝關節功能的恢復,降低後遺症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