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顫動是一種嚴重的心律失常,可導致心臟驟停,危及生命。其常見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嚴重的電解質紊亂、觸電、藥物中毒、遺傳性心律失常等。
1. 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影響心臟電活動,可能引發心室顫動。治療包括盡快恢復心肌灌注,如溶栓、介入治療等,並進行心電監護和除顫準備。
2. 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症、高鉀血症等,可影響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和傳導性,導致心室顫動。需要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根據具體情況補充或排出相應的電解質。
3. 觸電:電流通過心臟可引起心肌損傷和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導致心室顫動。應立即切斷電源,進行心肺復蘇和除顫。
4. 藥物中毒: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奎尼丁等過量使用或中毒,可影響心臟節律,引發心室顫動。需立即停止使用相關藥物,並採取相應的解毒措施。
5. 遺傳性心律失常:如長QT綜合徵、Brugada綜合徵等,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心肌細胞電生理異常,易發生心室顫動。治療方法包括避免誘因、使用藥物或植入心臟復律除顫器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對於有心臟疾病或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應定期復查,遵醫囑進行治療,以降低心室顫動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