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平時都有掏耳朵的習慣,不僅是為了耳朵的乾淨,更是因為在掏耳朵的時候會感覺特別的享受。但是如果大家在掏耳朵的時候,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方法,或者使用了不正確的工具,就會對耳朵的健康造成一些不利影響。而且有些人在掏耳朵的時候會存在一些認知誤區,那麼掏耳朵到底要注意甚麼呢?今天給大家介紹掏耳朵可能出現的4個誤區。
誤區一、鼓膜破了就會導致耳聾。鼓膜損傷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有些人在掏耳朵時力度控制不好,掏耳屎掏太深就會觸碰到耳膜,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損傷鼓膜。通常情況下,當鼓膜出現破損以後,就會影響人們的正常聽力,但是並不會引發耳聾的問題。而且在鼓膜破裂比較輕微的情況下,一般是可以自行恢復的。
誤區二、耳朵掏疼以後滴點消炎水。在出現眼睛乾澀或者眼睛酸脹的情況下,大家就會習慣性的滴眼藥水來起到消炎的作用。但是在掏耳朵的時候如果出現了耳朵受傷或者耳朵疼痛的情況,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這樣反而會導致耳朵內出現潮濕的環境,從而滋生細菌。
誤區三、覺得癢就掏耳朵。有些人在覺得耳朵癢癢的情況下就會習慣性的去掏,其實在正常情況下耳屎是可以自己脫落的,並且不會出現堵塞的情況,所以大家盡可能的一個月掏一次就可以了。
誤區四、耳朵痛可以自行恢復。出現耳朵疼痛的現象大多是因為耳朵受傷發炎所引起的,在此期間如果不能及時接受治療,就會出現反復的感染,甚至還有可能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
耳屎其實是耳道皮膚的一種代謝廢物,正常情況下人們在運動的時候耳朵裡面的耳屎就可以自動排出,因此大家盡量不要頻繁的掏耳朵。如果出現了耳屎硬結或者耳屎堵住了耳道的情況,建議大家到醫院進行正規的處理,避免對耳朵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