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頸椎引起的頭昏怎麼治療

發佈時間:2025-06-10 14:29:11

頸椎引起的頭昏可通過頸部按摩、頸部牽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緩解。

1. 頸部按摩:通過專業按摩師對頸部肌肉、穴位進行按摩,能有效放鬆因頸椎問題而緊張痙攣的頸部肌肉,改善頸部血液循環,減輕對椎動脈的壓迫,從而緩解因頸椎病變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昏症狀。按摩時,按摩師會運用揉、滾、按、推等手法,從頸部兩側肌肉開始,逐漸向頸椎棘突方向施力,重點按摩風池、天柱、肩井等穴位,每次按摩約 30 分鐘,每周 2 - 3 次。

2. 頸部牽引:借助牽引裝置對頸椎進行牽引,拉開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對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壓迫,擴大椎間孔,改善椎動脈的供血情況,進而緩解頭昏。一般採用坐位或臥位牽引,牽引重量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和病情調整,通常從 2 - 3 千克開始,逐漸增加至 6 - 8 千克,每次牽引 20 - 30 分鐘,每日 1 - 2 次。

3. 物理治療:常見的如熱敷、紅外線照射、超聲波治療等物理方法,可促進頸部血液循環,消除局部炎症,減輕肌肉緊張,改善頸椎周圍組織的營養供應,緩解因頸椎病變刺激引起的頭昏。熱敷可使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溫度控制在 40 - 50 攝氏度,每次 15 - 20 分鐘,每日 3 - 4 次;紅外線照射距離皮膚 30 - 50 釐米,每次 20 - 30 分鐘,每日 1 - 2 次;超聲波治療需由專業人員操作,根據病情調整參數,每周 2 - 3 次。

4. 藥物治療:遵醫囑使用頸復康顆粒,其具有活血通絡、散風止痛的功效,能改善頸部血液循環,減輕頸椎病變對神經血管的刺激,緩解頭昏症狀,每日 2 次,每次 1 - 2 袋;遵醫囑服用甲鈷胺片,可營養神經,促進受損神經的修復,減輕因頸椎病變壓迫神經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頭昏,每日 3 次,每次 0.5 毫克;遵醫囑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能有效擴張腦血管,增加腦部血液供應,緩解因腦供血不足引發的頭昏,每晚 1 次,每次 5 - 10 毫克。

5. 手術治療:對於保守治療無效,且頸椎病變嚴重,如頸椎骨質增生明顯、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神經和血管導致頭昏症狀持續不緩解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切除增生的骨質、突出的椎間盤等致壓物,解除對神經和血管的壓迫,恢復頸椎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從而緩解頭昏。但手術風險相對較高,需綜合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後謹慎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伏案工作,定時活動頸部,進行適量的頸部鍛鍊,如頸椎操等。同時,睡眠時選擇合適高度和硬度的枕頭,以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頸椎引起的頭昏怎麼治療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