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壁間肌瘤的臨床表現有月經改變、腹部腫塊、白帶增多、疼痛、壓迫症狀等。
1.月經改變: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肌瘤使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並影響子宮收縮肌瘤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導致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與擴張,從而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2.腹部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時,可從腹部觸及。腫塊多位於下腹正中,質硬,尤其在清晨膀胱充盈時更易觸及。
3.白帶增多:肌壁間肌瘤使宮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並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若為黏膜下肌瘤,其表面易感染、壞死,產生大量膿血性排液及腐肉樣組織排出,伴有臭味。
4.疼痛:一般情況下子宮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訴有下腹墜脹感、腰背酸痛。當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或子宮肌瘤發生紅色變性時可產生急性腹痛。
5.壓迫症狀:肌瘤向前或向後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子宮肌壁間肌瘤患者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同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