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是一種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眾多影像學檢查中,核磁共振應該是價格最高的,但很多患者仍然對核磁共振一無所知,擔心核磁共振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甚麼呢?核磁共振相對於其他檢查方式有哪些優勢呢?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根據人體的特性來操作的,由於人體含水量非常豐富,但在不同的組織內水含量也不同,如果能夠探測到這些水是如何分布的,就能繪制出人比較完整的人體內部成像,而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就是通過辨別水分子中氫原子的分布來推測水分子在人體的分布,然後探測到人體內部的結構。
核磁共振的優點如下。
一、診斷早期病變。核磁共振對於甲狀腺、肝膽脾、腎上腺、卵巢、腦等實質性器官以及大血管都有非常好的診斷功能,相比於其他的輔助檢查手段,核磁共振的成像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且圖像更加清晰,可幫助醫生查看到不容易察覺的早期病變,目前對於腫瘤、心臟病以及腦血管疾病的早期篩查效果十分顯著。
二、發現早期癌症。通過核磁共振可以發現乳腺癌早期病灶,進行早期診斷治療,其次,對於身體還會出現症狀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可通過核磁共振對頭部和心臟部位的核磁檢查,早期發現這些高風險疾病的隱患。
三、對人體無害。眾所周知,不論是X光還是B超,都有一定的輻射,嬰幼兒、孕婦以及備孕人群都不建議做X光以及B超,但核磁共振不一樣,核磁共振沒有放射性,對人體無害。
但核磁共振並不是人人可做的,由於核磁共振在檢查室內有非常強大的磁場,對於帶有心臟起搏器、胰島素泵、電子耳蝸的患者,是絕對嚴禁做核磁共振檢查的,同時在做核磁共振時,要除去身上的一切金屬物品,因為在磁場的作用下,金屬物品可能會損壞核磁共振的儀器,還會干擾到磁場,造成檢查結果的不準確,不利於病灶的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