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煮是將中藥飲片通過適當的方法進行煎煮,以提取有效成分的過程。正確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項對於保證中藥的療效至關重要。
一、中藥煎煮方法
1. 器具選擇:以砂鍋、瓦罐為好,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但忌用鐵鍋、銅鍋。
2. 藥材處理:將藥材用清水浸泡30分鐘左右,便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3. 加水適量:根據藥材的質地、劑量及煎煮時間等因素,加入適量的水。一般來說,水面應高出藥材2 - 3釐米。
4. 火候掌握: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再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煎煮。
5. 煎煮時間:根據藥材的性質和功效確定煎煮時間。一般來說,解表藥、清熱藥煎煮時間較短,約15 - 20分鐘;補益藥煎煮時間較長,約30 - 60分鐘。
6. 煎煮次數:一般煎煮2 - 3次,將每次煎煮的藥液合併後分次服用。
2.中藥煎煮注意事項
1. 特殊藥材的處理:有些藥材需要特殊處理,如先煎、後下、包煎、烊化等。先煎的藥材如礦石類、貝殼類等,應先煎30分鐘左右;後下的藥材如薄荷、砂仁等,在其他藥材即將煎好時放入,煎5 - 10分鐘即可;包煎的藥材如車前子、滑石粉等,應用紗布包好後與其他藥材一同煎煮;烊化的藥材如阿膠、鹿角膠等,應單獨加熱溶化後,再與其他藥液混合服用。
2. 注意攪拌:在煎煮過程中,應適時攪拌,以使藥材受熱均勻,避免糊鍋。
3. 避免藥液溢出:在煎煮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避免藥液溢出。
在煎煮中藥時,應嚴格按照上述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操作,以確保中藥的療效。同時,服用中藥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按量服用,如有不適或疑問,應及時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