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灌腸是一種將液體藥物通過肛門灌入直腸和結腸的治療方法。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
一、治療疾病
1. 用於高熱患兒,可通過灌腸降低體溫。
2. 治療腸道感染,如細菌性痢疾、腸炎等,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提高療效。
3. 緩解便秘,軟化糞便,促進排便。
2.鎮靜催眠
在某些情況下,如小兒需要進行特殊檢查或治療時,可通過灌腸給予鎮靜催眠藥物,使小兒安靜入睡,便於操作。
在進行小兒灌腸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灌腸前應瞭解患兒的病情、過敏史等,選擇合適的藥物和灌腸液。
2. 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腸道黏膜。
3. 灌腸液的溫度應適宜,一般為39 - 41℃,以免引起患兒不適。
4. 灌腸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患兒腹痛等不適。
5. 灌腸後應讓患兒保持側臥姿勢一段時間,有利於藥物吸收,同時觀察患兒有無不良反應,如腹痛、腹瀉、過敏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