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如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的飛沫傳播病毒;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患兒
一、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患兒應盡量待在家中,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在體溫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皰結痂後再隔離一周。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3.注意個人衛生。患兒應勤洗手,尤其是在飯前便後;家長在接觸患兒前後也應洗手。
4.飲食清淡,營養均衡。患兒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條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5.密切觀察病情。注意觀察患兒的體溫、精神狀態、呼吸、心率等,如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
手足口病患兒的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和治療,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