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的臨床表現包括月經週期異常、經量異常、經期異常、痛經、閉經等。
1.月經週期異常:月經週期短於21天或長於35天,可能是由於內分泌失調、卵巢功能異常、生活壓力等因素引起。
2.經量異常:經量過多或過少。經量過多可能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有關;經量過少可能是由於激素水平低、宮腔粘連等原因導致。
3.經期異常:經期延長超過7天或縮短少於3天。經期延長可能是子宮病變、凝血功能異常等所致;經期縮短可能與內分泌紊亂有關。
4.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為功能性,與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異常有關;繼發性痛經則可能是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等。
5.閉經: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指年齡超過14歲,第二性徵未發育;或年齡超過16歲,第二性徵已發育,月經還未來潮。繼發性閉經指正常月經週期建立後,月經停止6個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經週期停止3個週期以上。
月經失調可能會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度運動等,以維持月經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