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病程通常分為三期,即急性發熱期、極期和恢復期。急性發熱期一般持續 2 - 7 天,極期多在病程第 3 - 8 天,恢復期大約在發病後的 2 - 3 周。
在急性發熱期,病毒侵入人體後,會在體內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免疫系統識別病毒後,會釋放一些細胞因子等物質,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從而引起發熱症狀。同時,病毒對身體的血管內皮細胞等也會造成一定損傷,引發一系列炎症反應,出現頭痛、肌肉關節痛等表現。
極期時,病情會進一步發展。病毒對身體的損害更為嚴重,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導致血漿滲漏,引發休克等嚴重併發症。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出血傾向,如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這一時期是病情最為危急的階段,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徵和各項指標變化,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登革熱很重要。要注意做好防蚊滅蚊措施,定期清理家中積水,因為蚊子是登革熱病毒的傳播媒介。如果出現發熱、頭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及時就醫。確診後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以促進身體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