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一詞,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可能身邊的人沒有失眠患者,但是大家在影視劇中應該能夠經常見到。失眠患者表現為入睡困難,或者過早清醒,往往給患者帶來許多痛苦。失眠患者中,因心理因素影響睡眠的較為多見,比如在生活中不能合理的宣洩情緒、長期心理負擔過重等,醫學上稱此為心理性失眠。以下四種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克服心理性失眠。
第一種,認知治療。這種方法是通過向患者科普睡眠知識,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從而克服失眠症的方法。很多患者出現心理性失眠的原因是出於不良的認知,從而產生焦慮障礙和非適應行為,因此可以通過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使正確認知、情感、行為三者和諧統一。
第二種,刺激控制療法。這種方法是通過一定的刺激,使患者產生條件反射,從而漸漸克服失眠症狀的方法。比如患者除睡覺外,其他時間決不上床;每次睡前點同一種味道的香薰;如果躺在床上二十分鐘仍然睡不著,便離床,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三種,睡眠限制療法。這種方法是通過記錄睡眠日記,以提高睡眠效率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每天記錄自己何時上床、睡覺、起床,七天為一個週期,若睡眠效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則下周可以提前半刻鐘上床;若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之間,則下周維持原來的習慣;若低於百分之八十以下,則下周可以推遲半刻鐘上床。
第四種,森田療法。這種方法是通過暗示來緩解失眠症的方法。即無論何時,只要困了就可以睡覺,不需要過於緊張。
失眠屬於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視、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失眠者容易衰老,除此之外,失眠對身體其他方面的傷害也很大,由於不能使人緩解疲勞,久而久之,就會容易出現免疫方面的疾病,甚至導致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