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週期的臨床表現包括月經週期的規律性、經血量、經血顏色、經期症狀以及伴隨的其他身體變化等。
1.月經週期:正常的月經週期一般為21 - 35天,平均28天。週期的規律性是判斷月經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月經週期過長或過短,可能是內分泌失調、卵巢功能異常等原因引起的。
2.經血量:正常的經血量為20 - 60毫升。經血量過多可能是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疾病導致;經血量過少可能與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宮腔粘連等有關。
3.經血顏色:正常的經血顏色為暗紅色。經血顏色過淺可能是貧血等原因所致;經血顏色過深可能是經血在宮腔內停留時間較長引起。
4.經期症狀:經期可能會出現下腹及腰骶部下墜不適或子宮收縮痛,並可出現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症狀。少數患者可有頭痛及輕度神經系統不穩定症狀。這些症狀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如果症狀嚴重,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等疾病的表現。
5.其他身體變化:在月經週期中,女性的體溫、激素水平等也會發生變化。例如,在排卵後體溫會升高0.3 - 0.5℃,直到月經來潮前下降。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心情舒暢等。如果出現月經異常,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