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破裂可能是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壓力升高、胎膜受力不均、營養因素、創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臥床休息、預防感染、適時終止妊娠等。
1.生殖道感染:孕婦的生殖道感染,如陰道炎、宮頸炎等,可能會引起胎膜破裂。遵醫囑用藥,如甲硝唑片、克霉唑陰道片、阿莫西林膠囊等進行抗感染治療。
2.羊膜腔壓力升高:雙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可使羊膜腔壓力升高,導致胎膜破裂。需要密切監測羊水量,必要時採取穿刺放液等措施來緩解壓力。
3.胎膜受力不均:胎位異常、頭盆不稱等可使胎兒先露部不能與骨盆入口銜接,盆腔空虛致使前羊膜囊所受壓力不均,引起胎膜破裂。這種情況需要及時糾正胎位,必要時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4.營養因素:孕婦缺乏維生素C、鋅及銅等營養素,影響胎膜的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合成,使胎膜抗張能力下降,易引起胎膜破裂。應注意飲食均衡,多吃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必要時遵醫囑補充,如維生素C片、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復合維生素膠囊等。
5.創傷:羊膜腔穿刺不當、人工剝膜、性生活刺激、撞擊腹部等可引起胎膜破裂。應盡量避免這些危險因素,一旦發生胎膜破裂,需及時就醫。
胎膜破裂後,孕婦應臥床休息,抬高臀部,避免不必要的肛查和陰道檢查。同時,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預防感染。醫生會根據孕周、母兒情況等綜合判斷,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