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完液手背鼓包可能是穿刺損傷、輸液速度過快、藥物刺激、按壓不當、局部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冷敷、熱敷、更換輸液部位、藥物治療、局部消毒等。
1.穿刺損傷:輸液時針頭對血管壁造成損傷,導致血液滲出形成鼓包。可先冷敷,24小時後熱敷,以促進吸收。
2.輸液速度過快:液體快速進入血管,局部壓力增大,使液體滲出到皮下組織。應調整輸液速度,避免過快。
3.藥物刺激:某些藥物對血管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藥液外滲。遵醫囑用藥,如地塞米鬆軟膏、硫酸鎂濕敷、喜遼妥乳膏,以減輕炎症和水腫。
4.按壓不當:輸液後按壓時間不足或按壓位置不準確,血液從針眼處滲出。需正確按壓穿刺部位,按壓時間不少於5分鐘。
5.局部感染:如果穿刺部位消毒不嚴格,可能會引起感染,導致局部紅腫、疼痛、鼓包。應保持局部清潔,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羅紅霉素膠囊,進行抗感染治療。
在輸液後,要注意保護穿刺部位,避免過度活動和沾水。如果手背鼓包長時間不消退或出現疼痛、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