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活檢和骨髓穿刺是兩種常見的血液病診斷方法,它們在操作方法、取材內容、適用情況、對疾病的診斷意義以及併發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區別:
1.操作方法:
骨髓穿刺是用骨髓穿刺針在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等部位抽取骨髓液;骨髓活檢則是用特製的活檢針取一小塊骨髓組織。
2.取材內容:
骨髓穿刺主要獲取骨髓液,用於細胞形態學檢查;骨髓活檢獲取的是骨髓組織,可觀察骨髓組織結構和細胞分布情況。
3.適用情況:
骨髓穿刺適用於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骨髓活檢對於骨髓纖維化、骨髓轉移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的診斷更有價值。
4.診斷意義:
骨髓穿刺對細胞形態學的觀察較為詳細;骨髓活檢能更準確地反映骨髓造血組織的結構及間質成分的變化。
5.併發症:
骨髓穿刺的併發症相對較少,主要有局部出血、感染等;骨髓活檢可能會引起局部疼痛、出血,但一般較輕微。
在進行骨髓檢查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乾燥,防止感染。如果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發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