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折了可能是外力撞擊、摔倒、骨質酥鬆、過度運動、病理性骨折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固定患肢、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外力撞擊:胳膊受到直接的外力衝擊,如車禍、重物砸傷等,導致骨折。這種情況下,應盡快就醫,進行影像學檢查,以確定骨折的類型和程度。治療方法可能包括手法復位、外固定或手術內固定。遵醫囑用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傷科接骨片、仙靈骨葆膠囊。
2.摔倒:不慎摔倒時,胳膊著地,衝擊力可能導致骨折。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骨折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固定患肢是常見的治療措施。遵醫囑用藥,如洛索洛芬鈉片、接骨七釐片、骨肽片。
3.骨質酥鬆: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骨密度降低,使胳膊更容易發生骨折。除了對骨折進行治療外,還需要針對骨質酥鬆進行治療,如補充鈣劑、維生素D等。遵醫囑用藥,如碳酸鈣D3顆粒、阿法骨化醇軟膠囊、葡萄糖酸鈣口服液。
4.過度運動:長時間或高強度的運動,可能使胳膊的肌肉和骨骼疲勞,增加骨折的風險。一旦發生骨折,應停止運動,接受治療。治療後,需注意休息,待恢復後再逐漸恢復運動。遵醫囑用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活血止痛膠囊、愈傷靈膠囊。
5.病理性骨折:某些疾病如骨腫瘤、骨髓炎等,可能導致骨骼結構破壞,引發病理性骨折。治療時,既要處理骨折,也要治療原發疾病。遵醫囑用藥,如氨酚待因片、獨一味膠囊、龍血竭膠囊。
在胳膊骨折恢復期間,要注意保持患肢的固定,避免過早活動導致骨折移位。同時,要注意飲食營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於骨折的愈合。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以恢復胳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