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膿腫多是鼻部感染、全身性疾病、鼻部手術、鼻部外傷、臨近組織感染蔓延等因素所致,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抗感染治療、切開引流、全身支持治療等。
1.鼻部感染:鼻部的癤腫、急性鼻竇炎等感染性疾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感染可能蔓延至鼻中隔,引發鼻中隔膿腫。遵醫囑用藥,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
2.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鼻中隔膿腫。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控制血糖,增強免疫力。
3.鼻部手術:鼻中隔手術、鼻內鏡手術等鼻部手術後,如果鼻腔填塞物留置時間過長、手術操作不當或術後護理不當,可能導致鼻中隔感染,進而形成膿腫。術後要注意護理,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4.鼻部外傷:鼻部受到外傷後,如鼻部骨折、鼻中隔軟骨脫位等,容易使細菌侵入鼻中隔,引起感染和膿腫。應及時處理外傷,避免感染。
5.臨近組織感染蔓延:鼻前庭炎、上頜骨骨髓炎等臨近組織的感染,可能會蔓延至鼻中隔,導致膿腫的形成。需要對臨近組織的感染進行積極治療,防止感染擴散。
在治療鼻中隔膿腫的過程中,患者應注意休息,保持鼻腔清潔,避免用力擤鼻和挖鼻。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