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之後牙齦腫痛可能是拔牙創傷、感染、飲食不當、口腔衛生不佳、乾槽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注意口腔衛生、調整飲食、使用藥物、及時就醫等。
1.拔牙創傷:拔牙過程中對牙齦及周圍組織造成的損傷,可能導致牙齦腫痛。一般情況下,這種腫痛會在術後逐漸減輕。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冷敷來緩解腫痛,如遵醫囑使用冰袋進行局部冷敷。
2.感染:拔牙後如果傷口發生感染,也會引起牙齦腫痛。此時需要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情況進行抗感染治療,如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頭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3.飲食不當:拔牙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過熱、過硬的食物,可能刺激牙齦,導致腫痛。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上述食物。
4.口腔衛生不佳:拔牙後未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口腔內細菌滋生,可能引發牙齦腫痛。要注意按時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5.乾槽症:是拔牙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主要表現為拔牙後2 - 3天出現劇烈的疼痛,並向耳顳部、下頜下區或頭頂部放射,牙槽窩內空虛,或有腐敗變性的血凝塊。一旦出現乾槽症,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醫生會對牙槽窩進行清創處理,並放置碘仿紗條等藥物。
拔牙後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如果牙齦腫痛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