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和恆牙在形態結構、數量、礦化程度、替換規律以及功能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1.形態結構:乳牙體積較小,形態較為圓潤,牙冠與牙根的分界較為明顯,牙冠頸部縮窄,牙根較短且分叉角度較大。恆牙體積相對較大,形態更為複雜,牙冠與牙根的分界不明顯,牙根較長且分叉角度較小,牙冠的咬合面有較多的溝裂和尖峰,有助於更有效的咀嚼功能。
2.數量:乳牙共有20顆,上下頜各10顆,包括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恆牙通常有28至32顆,上下頜各14至16顆,包括中切牙、側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其中第三磨牙(智齒)可能因個體差異而存在數量上的不同。
3.礦化程度:乳牙的礦化程度相對較低,牙釉質和牙本質的硬度較恆牙稍弱,因此乳牙更容易受到齲齒的侵害。恆牙的礦化程度較高,其牙釉質和牙本質的硬度更強,抗齲能力也相對較強。
4.替換規律:乳牙在兒童生長髮育過程中會逐漸被恆牙替換。乳牙的替換順序一般是從前向後,即從乳中切牙開始,逐漸替換乳側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恆牙的萌出時間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在6至12歲期間完成乳牙的替換過程。
5.功能:乳牙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幫助兒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營養,同時對頜骨的發育和面部形態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恆牙除了具有更強的咀嚼功能外,還承擔著發音、美觀以及維持口腔頜面部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應重視口腔衛生的維護,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口腔問題。對於乳牙和恆牙的保護,都應遵循醫囑,採取正確的口腔保健措施,以保障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