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歲孩子總是腳後跟疼可能是生長痛、運動損傷、跟腱炎、足底筋膜炎、扁平足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矯正治療等。
1.生長痛:這是兒童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多發生在夜間,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肢,包括腳後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可通過熱敷、按摩等方式緩解疼痛。
2.運動損傷:孩子活動量大,如跑步、跳躍等,可能導致腳後跟受傷。應減少活動量,休息一段時間,同時可進行冷敷緩解疼痛。遵醫囑用藥,如雲南白藥氣霧劑、布洛芬緩釋膠囊、跌打丸等。
3.跟腱炎:長期過度運動或運動不當可能引發跟腱炎,導致腳後跟疼痛。治療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激光等。遵醫囑用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活血止痛膠囊、美洛昔康片等。
4.足底筋膜炎: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可能引起足底筋膜炎,出現腳後跟疼痛。可通過足底拉伸、按摩等方法緩解症狀。遵醫囑用藥,如塞來昔布膠囊、洛索洛芬鈉片、舒筋活血片等。
5.扁平足:足弓塌陷,足部受力不均,容易引起腳後跟疼痛。可通過穿戴矯形鞋墊進行矯正。
孩子腳後跟疼時,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孩子就醫,明確病因後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讓孩子適當休息,避免過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