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有潰瘍可能是肛裂、肛周膿腫、肛瘻、肛門濕疹、肛管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肛裂:多因長期便秘、糞便乾結引起的肛管皮膚裂傷。表現為肛門疼痛、便血和便秘。治療上可外用消酸甘油軟膏、硝苯地平軟膏等緩解疼痛,促進肛裂愈合;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2. 肛周膿腫:多由肛腺感染引起。主要症狀為肛門周圍持續性疼痛和腫脹。早期可應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等;形成膿腫後需手術切開引流。
3. 肛瘻:常為肛周膿腫的後遺症。表現為肛門周圍的瘻口、分泌物和瘙癢。治療以手術為主,切除瘻管。
4. 肛門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肛門周圍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糜爛等。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氫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緩解症狀。同時,要注意保持肛門局部清潔乾燥,避免搔抓。
5. 肛管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可出現肛門墜脹、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治療上可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片、頭孢克肟膠囊等,同時可使用痔瘡栓納肛,如肛泰栓、普濟痔瘡栓、麝香痔瘡栓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肛門局部清潔衛生,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坐久站,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如肛門潰瘍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