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鬆動可能是牙周炎、咬合創傷、外傷、牙根尖周炎、牙周膜急性炎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口腔清潔、調整咬合、固定牙齒、根管治療、藥物治療等。
1. 牙周炎:是牙齒鬆動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由於牙菌斑中的細菌侵犯牙周組織,引發炎症,導致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纖維破壞,從而使牙齒鬆動。治療方法包括定期洗牙、齦下刮治等基礎治療,以清除牙菌斑和牙石;若病情嚴重,可能需要進行牙周手術。
2. 咬合創傷:牙齒咬合關係不正常,如咬合力過大或方向異常,可使牙周組織承受過大的力量,導致牙齒鬆動。通過調磨咬合高點,調整咬合關係,可減輕牙周組織的負擔,使牙齒逐漸穩固。
3. 外傷:牙齒受到外力撞擊、跌倒等,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位。輕度鬆動的牙齒可在固定後逐漸恢復;若牙齒脫位,應盡快進行復位和固定。
4. 牙根尖周炎:當牙髓感染擴散到根尖周圍組織時,會引起根尖周炎症,導致牙槽骨破壞,牙齒鬆動。根管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通過清除根管內的感染物質,填充根管,消除炎症,使牙齒恢復穩固。
5. 牙周膜急性炎症:如急性根尖周膿腫或牙周膿腫等,可使牙周膜受到急性炎症的影響,導致牙齒鬆動。治療方法是通過切開引流,消除膿腫,同時配合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頭孢呋辛酯片等,待炎症消退後,牙齒鬆動情況可得到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使用牙線等清潔工具。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口腔疾病。如果發現牙齒鬆動,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