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積液是一種在B超檢查中發現的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生理性盆腔積液、盆腔炎、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盆腔腹膜結核等。
1. 生理性盆腔積液:在女性經期、排卵期,盆腔處於充血狀態,可能會有少量積液,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無需特殊處理,積液可自行吸收。
2. 盆腔炎:多由病原體感染引起,如細菌、支原體等。患者會出現下腹疼痛、發熱等症狀。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3. 異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當異位妊娠發生流產或破裂時,會出現盆腔積液。治療方法根據病情輕重,可選擇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4. 黃體破裂:在黃體期,黃體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行破裂,導致出血,形成盆腔積液。出血量少的患者可保守治療,出血量大時需手術治療。
5. 盆腔腹膜結核: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患者可有低熱、盜汗、乏力等全身症狀,以及下腹墜痛等局部症狀。治療主要是抗結核治療,需遵循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的原則。
如果B超檢查發現盆腔積液,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診斷,以確定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性生活,增強體質,預防盆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