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分別為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和完全流產。它們的區別體現在臨床表現、治療方法、預後、超聲表現等方面。
1.臨床表現:
①先兆流產:少量陰道流血,常為暗紅色或血性白帶,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
②難免流產:陰道流血量增多,陣發性腹痛加劇。婦科檢查宮頸口已擴張,有時可見胚胎組織或羊膜囊堵塞於宮頸口內,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基本相符或略小。
③不全流產:部分妊娠物排出宮腔,還有部分殘留於宮腔內或嵌頓於宮頸口處,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大量出血,甚至發生休克。婦科檢查宮頸口已擴張,宮頸口有妊娠物堵塞及持續性血液流出,子宮小於停經周數。
④完全流產: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陰道流血逐漸停止,腹痛逐漸消失。婦科檢查宮頸口已關閉,子宮接近正常大小。
2.治療方法:
①先兆流產:臥床休息,嚴禁性生活,足夠營養支持。對黃體功能不足的患者,可應用黃體酮治療。治療期間,密切觀察陰道流血、腹痛等情況,如症狀加重,應及時進行B型超聲檢查及血hCG測定,瞭解胚胎發育情況,避免盲目保胎。
②難免流產:一旦確診,應盡早使胚胎及胎盤組織完全排出。早期流產應及時行刮宮術,對妊娠產物進行病理檢查。晚期流產,因子宮較大,可用縮宮素促使子宮收縮,當胎兒及胎盤排出後需檢查是否完全,必要時刮宮以清除宮腔內殘留的妊娠產物。
③不全流產:一經確診,應盡快行刮宮術或鉗刮術,清除宮腔內殘留組織。流血多有休克者應同時輸血輸液,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④完全流產:如無感染徵象,一般不需特殊處理。
3.預後:
①先兆流產:經過適當治療後,若症狀消失,可繼續妊娠;若陰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劇,發展為難免流產。
②難免流產:無法繼續妊娠,需及時終止。
③不全流產:若不及時處理,可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感染,嚴重影響健康。
④完全流產:子宮恢復良好,對身體影響相對較小。
4.超聲表現:
①先兆流產:孕囊形態、位置正常,可見胎芽及胎心搏動,宮腔內可有少量積液。
②難免流產:孕囊變形、下移,或宮頸口已開,胎芽及胎心搏動消失。
③不全流產:宮腔內有部分妊娠物殘留,子宮大小較正常妊娠月份小。
④完全流產:宮腔內無妊娠物殘留,子宮大小正常或略小於正常妊娠月份。
女性在懷孕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飲食習慣。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