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上有個疙瘩,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如牙齦膿腫、牙周膿腫、根尖周膿腫、牙齦瘤、牙槽骨增生等。
1. 牙齦膿腫:多由細菌感染引起,牙齦局部出現紅腫、疼痛,形成膿腫後可觸及波動感。治療需切開引流,排出膿液,並進行抗感染治療,如使用抗生素。
2. 牙周膿腫:是牙周炎發展到晚期的一種常見伴發症狀,牙齦發紅、水腫,有深牙周袋,膿腫形成後有明顯疼痛。治療包括局部沖洗、上藥,必要時切開引流,同時進行系統的牙周治療。
3. 根尖周膿腫:多由牙髓病發展而來,牙齒有齲壞或牙髓治療史,牙齦出現膿包,牙齒有咬合痛。治療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消除根尖炎症。
4. 牙齦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可發生在牙齦乳頭,呈圓球或橢圓形腫塊。一般需要手術切除,切除後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復體等。
5. 牙槽骨增生:多與慢性炎症、創傷、內分泌紊亂等有關,表現為牙槽骨的局限性增生。如果不影響咀嚼和美觀,一般無需治療,若有影響,可考慮手術修整。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使用牙線等清潔工具。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口腔疾病。如果牙齦上的疙瘩持續不消退或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