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膜性腸炎是一種主要發生於結腸的急性黏膜壞死性炎症,並覆有偽膜,常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桿菌、沙門菌、產氣莢膜桿菌等引起,與抗生素的應用關係密切等。
1.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是偽膜性腸炎最常見的病因。該菌產生的毒素會破壞腸道黏膜,導致炎症和偽膜形成。長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氨苄西林、頭孢菌素等,容易引發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患者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發熱等症狀,大便中可帶有黏液或膿血。
2.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引起偽膜性腸炎的常見病原體之一。這種細菌可產生腸毒素,導致腸道炎症和偽膜形成。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與使用抗生素、腸道手術或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患者的症狀與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相似,但病情可能相對較輕。
3.克雷伯桿菌感染:
克雷伯桿菌感染引起的偽膜性腸炎相對較少見。該菌可侵入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應和偽膜形成。克雷伯桿菌感染通常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等。患者除了腹瀉、腹痛等症狀外,還可能出現寒戰、高熱等全身症狀。
4.沙門菌感染:
沙門菌感染導致的偽膜性腸炎較為罕見。沙門菌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腸道,引起腸道炎症和偽膜形成。患者常伴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5.產氣莢膜桿菌感染:
產氣莢膜桿菌感染引起的偽膜性腸炎罕見。該菌產生的毒素可導致腸道組織壞死和偽膜形成。產氣莢膜桿菌感染多發生在創傷、手術或腸道缺血等情況下,患者的病情往往較為嚴重,可能出現腹膜炎、敗血症等併發症。
對於偽膜性腸炎患者,應及時停用相關抗生素,補充水和電解質,維持酸鹼平衡。飲食方面,應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