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尿液中蛋白質含量異常增加的一種症狀,常見的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有功能性蛋白尿、體位性蛋白尿、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等。
1. 功能性蛋白尿:劇烈運動、發熱、寒冷、精神緊張等因素可導致,一般為暫時性,誘因去除後蛋白尿可消失。
2. 體位性蛋白尿:直立位或脊柱前凸位時出現的蛋白尿,臥位後消失,可能與腎靜脈受壓有關,無需特殊治療,定期復查即可。
3. 腎小球性蛋白尿:因腎小球濾過膜受損,通透性增加,使蛋白質濾出。常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等,需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如使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
4. 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導致小分子蛋白質從尿中排出。常見於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等,治療主要是針對原發病,同時可給予營養支持。
5. 溢出性蛋白尿:血中異常蛋白質增多,經腎小球濾出,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如多發性骨髓瘤、溶血性貧血等,治療重點是治療原發病。
出現蛋白尿後,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復查尿常規、腎功能等,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