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熱的原因較為複雜,常見的有感染性發熱,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其次是疫苗接種後發熱,這是身體對疫苗的正常反應;再者是環境因素,如室溫過高、穿著過多等;還有出牙期發熱,這是牙齒萌出時可能出現的現象;較為罕見的是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發熱等。
1. 感染性發熱:多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需根據感染類型使用相應的抗感染藥物,如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同時,要注意休息,多喝水。
2. 疫苗接種後發熱:一般在接種後 24 小時內出現,體溫多在 38.5℃以下。通常持續 1 - 2 天,可通過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來緩解。
3. 環境因素:室溫過高或穿著過多會影響孩子的散熱,導致體溫升高。應調整室溫至適宜溫度,減少孩子的衣物。
4. 出牙期發熱:牙齒萌出時,可能會出現低熱。可讓孩子適當咀嚼磨牙棒,以緩解牙齦不適,體溫一般可自行恢復。
5. 免疫性疾病: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較為少見。需要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進行針對性治療。
小孩發熱時,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變化及精神狀態。若體溫持續升高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