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水腫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特發性水腫等。
1. 心源性水腫:是由於心臟功能障礙引發的水腫,常見於右心衰竭。多從足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治療需改善心臟功能,如使用利尿劑減輕心臟負擔,同時治療心臟原發疾病。
2. 腎源性水腫:腎臟疾病導致水鈉瀦留,引起水腫。常見於腎炎、腎病綜合徵等。多從眼瞼、顏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治療重點是治療腎臟疾病,控制蛋白尿,根據病情使用利尿劑等。
3. 肝源性水腫:肝臟疾病使蛋白合成障礙,引發低蛋白血症,導致水腫。常見於肝硬化。常先出現腹水,後出現下肢水腫。治療以保肝、補充蛋白、利尿等為主。
4. 營養不良性水腫:長期營養不良,蛋白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導致低蛋白血症,引發水腫。多從足部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治療需加強營養,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5. 特發性水腫:原因不明,多見於女性,常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多發生於身體下垂部位。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如減少鹽分攝入、適當運動等緩解症狀。
長期水腫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