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出現貧血的原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慢性失血、營養不良、鐵吸收障礙、骨髓抑制以及腫瘤相關性貧血等。
1. 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是胃癌患者貧血的常見原因之一。胃癌組織表面的潰瘍或腫瘤侵蝕血管,可導致長期、慢性的小量出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持續的失血會逐漸消耗體內的鐵儲備,導致缺鐵性貧血。大量出血也可能突然發生,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2. 營養不良:
胃癌患者常因食慾減退、惡心、嘔吐等症狀,導致進食量減少,從而引起營養不良。蛋白質、維生素 B12、葉酸等造血原料攝入不足,影響紅細胞的生成,進而導致貧血。
3. 鐵吸收障礙:
胃癌可能會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鐵的吸收障礙。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鐵吸收不足會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引起貧血。
4. 骨髓抑制:
在胃癌的治療過程中,如化療、放療等,可能會對骨髓造血功能產生抑製作用,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引起貧血。
5. 腫瘤相關性貧血:
胃癌細胞可產生一些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等,這些細胞因子可能會影響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導致腫瘤相關性貧血。
對於胃癌患者出現的貧血,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治療。包括治療胃癌本身,如手術切除腫瘤、化療、放療等;針對貧血的原因進行治療,如補充鐵劑、維生素 B12、葉酸等造血原料,必要時輸血治療;同時,患者應注意飲食營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和促進造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