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尿毒症患者常出現皮膚癢的症狀,其原因包括鈣磷代謝紊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皮膚乾燥、尿毒症毒素蓄積、周圍神經病變等。
1. 鈣磷代謝紊亂:
鈣磷代謝紊亂是尿毒症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腎功能衰竭導致磷排泄減少,血磷升高,血鈣降低。為了維持血鈣平衡,甲狀旁腺會分泌過多的甲狀旁腺激素PTH,導致骨鈣釋放增加,同時引起皮膚鈣沈積,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從而引起皮膚瘙癢。
2. 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是尿毒症的常見併發症之一。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不僅會影響鈣磷代謝,還會導致皮膚組織中的鈣鹽沈積增加,進而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引起皮膚瘙癢。PTH 還可能影響皮膚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導致皮膚結構和功能異常,加重皮膚瘙癢症狀。
3. 皮膚乾燥:
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衰竭,體內水分和電解質代謝紊亂,皮膚的汗腺和皮脂腺功能減退,導致皮膚乾燥。皮膚乾燥會使皮膚的屏障功能受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起皮膚瘙癢。
4. 尿毒症毒素蓄積:
尿毒症患者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不能有效排出,蓄積在體內。這些毒素可以通過血液循環到達皮膚,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引起皮膚瘙癢。其中,中分子毒素如甲狀旁腺激素、β₂微球蛋白等可能與皮膚瘙癢的發生密切相關。
5. 周圍神經病變:
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周圍神經病變,這可能與尿毒症毒素蓄積、電解質紊亂、營養障礙等因素有關。周圍神經病變會影響皮膚的感覺神經功能,導致皮膚感覺異常,出現瘙癢、麻木、刺痛等症狀。
對於早期尿毒症皮膚癢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鈣磷代謝紊亂,降低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保持皮膚清潔濕潤,避免搔抓皮膚,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以減輕皮膚瘙癢症狀。同時,患者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