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症是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的原因有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MN血型不合、Kell血型不合、Duffy血型不合等。
1.ABO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兒溶血症中最常見的類型。當母親血型為O型,胎兒血型為A或B型時,可能發生ABO溶血病。母親血液中的抗A或抗B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紅細胞上的A或B抗原結合,引發溶血反應。
2.Rh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症相對較少見,但病情往往較為嚴重。當母親Rh陰性,胎兒Rh陽性時,若母親曾接受過Rh陽性血輸注或有過Rh陽性胎兒流產史,母體可能產生抗Rh抗體。再次妊娠時,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溶血。
3.MN血型不合:
MN血型不合導致的新生兒溶血症較為罕見。MN血型系統包括M、N兩種抗原,當母親和胎兒的MN血型不合時,也可能引起溶血反應,但這種情況發生率較低。
4.Kell血型不合:
Kell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症更為少見。Kell血型系統中有多種抗原,母嬰Kell血型不合時,可發生溶血,但此類情況在臨床上較為罕見。
5.Duffy血型不合:
Duffy血型不合導致的新生兒溶血症罕見。Duffy血型系統的抗體一般很少能通過胎盤,所以由此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症非常少見。
對於新生兒溶血症,家長應密切關注寶寶的皮膚顏色、精神狀態、吃奶情況等。若發現寶寶出現黃疸過早、程度過重,或有貧血、肝脾腫大等異常表現,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以確保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