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濃度低於正常範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其發生原因包括藥物因素、飲食因素、疾病因素、運動因素及其他特殊情況等。
1. 藥物因素: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劑量過大,可能導致血糖過低。例如,胰島素注射過量,或磺脲類降糖藥如格列本脲、格列齊特等使用不當。
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強降糖藥的作用,從而引起低血糖。如β受體阻滯劑、水楊酸類藥物等。
2. 飲食因素:
進食過少或長時間未進食,導致體內糖分攝入不足,容易引發低血糖。
大量飲酒後,酒精在肝臟代謝,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異生,也可能造成低血糖。
3. 疾病因素:
一些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等,會導致激素分泌不足,影響血糖調節,引起低血糖。
嚴重的肝臟疾病,如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會使肝糖原合成和儲存減少,糖異生能力下降,從而導致低血糖。
胰島β細胞瘤等胰島疾病,會分泌過多胰島素,使血糖降低。
4. 運動因素:
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運動後,身體消耗大量能量,如果沒有及時補充糖分,可能會出現低血糖。
5. 其他特殊情況:
新生兒和嬰兒可能由於糖原儲備不足或糖異生功能不完善,容易發生低血糖。
胃大部切除術後,食物迅速進入小腸,使葡萄糖吸收過快,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可能導致低血糖。
為了預防低血糖症的發生,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餐,避免過度節食或長時間空腹。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使用降糖藥物,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情況調整藥物劑量。運動時要適量,避免過度勞累,運動前適當進食,運動後及時補充能量。如果出現低血糖症狀,如頭暈、乏力、心慌、出汗等,應立即食用含糖食物,如糖果、餅乾等,以緩解症狀。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