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槽症是拔牙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其發病原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創傷、感染、拔牙窩過大、纖維蛋白溶解、吸煙等。
1.創傷:拔牙時創傷過大,如拔牙時使用的器械對牙槽骨及周圍組織造成過度損傷,或是拔牙過程中對牙槽窩的處理不當等,都可能增加乾槽症的發生風險。
2.感染:拔牙後,如果口腔衛生不佳,導致創口感染,也容易引發乾槽症。拔牙時如果消毒不徹底,也可能將細菌帶入創口,引起感染。
3.拔牙窩過大:拔牙後,如果拔牙窩過大,血凝塊不易形成或容易脫落,從而影響創口的愈合,增加乾槽症的發生幾率。
4.纖維蛋白溶解:拔牙後,創口內的纖維蛋白如果出現異常溶解,會導致血凝塊形成障礙,進而引發乾槽症。
5.吸煙:吸煙會影響創口的血液循環,降低局部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風險,從而促使乾槽症的發生。
為了減少乾槽症的發生,拔牙後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煙。同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