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患者出現吐血的原因主要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胃癌、肝性腦病導致的應激性潰瘍等。
1.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這是肝腹水患者吐血的最常見原因。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使食管胃底靜脈回流受阻,血管曲張。當進食粗糙食物、腹壓突然增高時,曲張的靜脈容易破裂出血,表現為大量嘔血或黑便。
2. 消化性潰瘍:
肝腹水患者由於肝功能減退,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潰瘍侵蝕血管時,可引起出血,出血量和速度因潰瘍的部位和大小而異。
3. 急性胃黏膜病變:
在肝腹水患者中,應激狀態如感染、休克等或使用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導致急性胃黏膜病變,引起胃黏膜廣泛糜爛和出血。
4. 胃癌:
雖然較為罕見,但肝腹水患者也可能同時患有胃癌。胃癌組織侵犯血管時,可導致吐血,常伴有上腹部疼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狀。
5. 肝性腦病導致的應激性潰瘍:
肝性腦病時,體內代謝紊亂,可誘發應激性潰瘍,引起胃黏膜出血。這種情況在肝腹水患者中相對少見。
對於肝腹水患者,一旦出現吐血症狀,應立即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引起窒息。同時,應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止血措施,如藥物止血、內鏡下止血或手術止血等。患者在治療期間應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飲食管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粗糙食物,以減輕胃腸道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