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症,常見的導致盆腔炎的原因有下生殖道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性衛生不良、鄰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發作等。
1.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的病原體,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等,可通過宮頸管上行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常見的下生殖道感染包括陰道炎、宮頸炎等。如果這些感染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原體容易上行感染,增加盆腔炎的發生風險。
2.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
如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宮腔鏡檢查等,手術操作如果不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範,或者術後不注意個人衛生,都可能導致病原體侵入宮腔,引起盆腔炎。術後如果過早性生活,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3.性衛生不良:
性生活過於頻繁、多個性伴侶、經期性生活等,都容易導致病原體侵入生殖道,引起盆腔炎。尤其是在經期,女性的子宮內膜脫落,子宮頸口開放,此時性生活更容易引起感染。
4.鄰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如闌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通過直接蔓延的方式累及盆腔臟器,引起盆腔炎。當鄰近器官發生炎症時,應及時治療,以防止炎症蔓延。
5.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發作:
盆腔炎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徹底,容易轉為慢性盆腔炎。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慢性盆腔炎可能會再次急性發作。對於盆腔炎性疾病,應徹底治療,避免病情反復。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性生活衛生。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婦科疾病。如果出現下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異常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