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白內障是由於代謝障礙引起的晶狀體混濁,常見的原因有糖尿病性白內障、半乳糖性白內障、手足搐搦性白內障、Wilson 病性白內障、低鈣性白內障等。
1. 糖尿病性白內障: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晶狀體內葡萄糖增多,轉化為山梨醇,使滲透壓升高,晶狀體吸收水分,纖維腫脹變性,導致混濁。糖尿病性白內障可分為真性糖尿病性白內障和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內障。真性糖尿病性白內障多發生於 30 歲以下病情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常為雙眼發病,進展迅速。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內障則與無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內障相似,但發生較早,進展較快。
2. 半乳糖性白內障: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患兒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轉移酶和半乳糖激酶,使半乳糖不能轉化為葡萄糖而在體內積聚。半乳糖在晶狀體內轉化為半乳糖醇,使晶狀體滲透壓增加,水分進入晶狀體,導致晶狀體混濁。多在出生後 1~2 周發病,可先為單眼,數周或數月後雙眼受累。
3. 手足搐搦性白內障: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或缺乏,血清鈣過低,可引起神經肌肉應激性增高,晶狀體囊膜通透性增加,晶狀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影響晶狀體代謝,導致晶狀體混濁。多發生於嬰幼兒,有手足搐搦、骨質軟化和白內障三項典型改變。
4. Wilson 病性白內障: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銅在角膜後彈力層沈著形成棕綠色的 Kayser-Fleischer 環,同時晶狀體前囊膜下也可有葵花狀混濁。患者多為 10~25 歲的青少年,常雙眼發病。
5. 低鈣性白內障:由於血鈣過低引起。多由於甲狀旁腺切除後或營養障礙,使血清鈣過低,導致晶狀體囊膜通透性增加,引起晶狀體混濁。
在日常生活中,代謝性白內障患者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用眼過度,定期進行眼部檢查。飲食上,要注意控制血糖,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按時服藥或接受其他治療措施,以延緩病情的進展,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