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胸腔積液是指胸膜腔內液體異常積聚的一種病症,其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如細菌、病毒、結核菌等感染、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傷性損傷、醫源性因素等。
1.感染性疾病:
細菌感染:肺炎、肺膿腫等肺部感染可蔓延至胸膜,引起胸膜炎和胸腔積液。積液多為膿性。
結核菌感染:肺結核是導致結核性胸膜炎和胸腔積液的常見原因。積液多為草黃色滲出液。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也可能引起胸膜炎和胸腔積液。積液多為清亮的漿液性。
2.惡性腫瘤:
肺癌:肺癌細胞可直接侵犯胸膜或通過淋巴、血液轉移至胸膜,導致惡性胸腔積液。積液多為血性。
其他惡性腫瘤:乳腺癌、淋巴瘤、胃腸道腫瘤等轉移至胸膜時,也可引起胸腔積液。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反應可累及胸膜,導致胸膜炎和胸腔積液。積液多為漿液性。
類風濕關節炎:關節外病變可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積液。
4.外傷性損傷:
胸部外傷:如肋骨骨折、血氣胸等,可導致胸膜受損,引起胸腔積液。
醫源性因素:如胸腔穿刺、手術等操作,可能損傷胸膜,導致胸腔積液。
5.其他原因:
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時,可出現胸水,多與低蛋白血症有關。
甲狀腺功能減退:黏液性水腫可累及胸膜,導致胸腔積液。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胸部 X 線、CT、胸腔穿刺等,以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加強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以促進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