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梗是由於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分水嶺腦梗死等。
1. 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等原因,導致腦血管局部形成血栓,使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肥胖、高齡等。
2. 腦栓塞:是指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使血管腔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栓子來源可分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來源不明性三種。心源性腦栓塞最常見,如心房顫動、心臟瓣膜病、心肌梗死等。
3. 腔隙性腦梗死: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幹深部的小穿通動脈,在長期高血壓的基礎上,血管壁發生病變,導致管腔閉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多發生在基底節區和腦橋等部位。常見於中老年人,多數患者症狀較輕。
4. 分水嶺腦梗死:是指兩條動脈供血區邊緣帶的局部缺血性損害,主要發生在腦的較大動脈供血區之間的邊緣地帶。多由於血流動力學障礙所致,如低血壓、心輸出量減少等。
5. 其他原因引起的腦梗死:如血管畸形、動脈夾層、煙霧病等,但相對較為罕見。
對於急性腦梗患者,應盡快就醫,爭取在發病後的時間窗內進行溶栓治療或取栓治療。在治療後,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預防腦梗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