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化療後發燒,可能是由感染、腫瘤細胞溶解、藥物熱、輸血反應、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引起。
1. 感染:
化療後,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如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感染是化療後發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寒戰、咳嗽、咳痰、腹痛、腹瀉等症狀。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同時,患者需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皮膚、肛周等部位的清潔。
2. 腫瘤細胞溶解:
化療後,大量的腫瘤細胞被破壞,細胞內的物質釋放到血液中,引起腫瘤細胞溶解綜合徵。這可能導致發熱、高尿酸血症、高鉀血症、高磷血症等。
治療上,醫生會給予患者水化、鹼化尿液、降低尿酸等治療,以預防和減輕腫瘤細胞溶解綜合徵的發生。
3. 藥物熱:
某些化療藥物可能會引起藥物熱,這是一種過敏反應。患者通常在用藥後 1 - 2 周內出現發熱,體溫可高達 38 - 40℃,同時可能伴有皮疹、瘙癢等症狀。
一般情況下,停藥後體溫會逐漸恢復正常。如果發熱症狀嚴重,醫生會給予對症治療,如使用退燒藥。
4. 輸血反應:
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寒戰、皮疹等輸血反應。這可能與血型不合、血液污染、過敏等因素有關。
一旦發生輸血反應,醫生會立即停止輸血,並給予抗過敏、對症治療。
5. 移植物抗宿主病:
對於進行造血乾細胞移植的患者,可能會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這是由於供者的免疫細胞攻擊受者的組織器官引起的,可表現為發熱、皮疹、肝功能異常等。
治療上,醫生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使用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在急性白血病化療後,患者應密切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