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是指在肺部影像檢查中發現的直徑小於或等於 3 釐米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其形成原因較為複雜,包括肺部感染、肺結核、肺部良性腫瘤、早期肺癌等。常見的原因有肺部感染、肺結核、肺部良性腫瘤、肺血管異常、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肺部感染:肺部受到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後,可能會引起肺部局部炎症反應,形成結節。這種結節通常在感染得到控制後會逐漸縮小或消失。
2. 肺結核: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傳染性疾病,可導致肺部出現結節狀病灶,同時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熱、盜汗等症狀。
3. 肺部良性腫瘤:如肺錯構瘤、肺纖維瘤、肺脂肪瘤等,這些腫瘤生長緩慢,一般不會發生轉移,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常在體檢時發現。
4. 肺血管異常:如肺動靜脈畸形、肺血管瘤等,可在肺部形成結節狀陰影。
5. 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能會累及肺部,導致肺部出現結節。
如果發現肺部結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形態、密度、位置等特徵,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及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結節的性質,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對於良性結節,一般定期復查胸部 CT 觀察結節的變化即可;對於懷疑為惡性的結節,可能需要進一步進行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適當運動,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