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出現牙齦出血,主要是由於白血病細胞浸潤、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感染以及白血病細胞高代謝等原因引起的。
1. 白血病細胞浸潤:白血病細胞可廣泛浸潤牙齦組織,導致牙齦增生、腫脹、出血。牙齦可呈結節狀、腫塊狀,質地鬆軟,表面潰瘍、壞死,易出血。
2. 血小板減少: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血小板生成減少,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容易出現牙齦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
3. 凝血功能障礙:白血病細胞可釋放促凝物質,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發生,使凝血因子消耗過多,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出現牙齦出血及其他部位的出血。
4. 感染: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感染,尤其是口腔感染。感染可導致牙齦炎症,使牙齦紅腫、出血。
5. 白血病細胞高代謝:白血病細胞代謝旺盛,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導致局部組織缺氧、酸中毒,使牙齦組織受損,容易出血。
對於白血病患者出現的牙齦出血,應及時告知醫生,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治療。患者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牙齦出血。如果牙齦出血嚴重,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