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主要由細粒棘球縧蟲的幼蟲棘球蚴寄生在肝臟引起,多房棘球縧蟲的幼蟲泡球蚴也可引起肝包蟲病,少數情況下,肝包蟲病還可能因誤食其他縧蟲卵或接觸感染源等導致,患者通常會出現肝區疼痛、腹脹、黃疸等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等。
1.細粒棘球縧蟲感染:細粒棘球縧蟲的蟲卵經口進入人體後,在小腸內孵出六鈎蚴,六鈎蚴穿過腸黏膜進入門靜脈系統,大部分被阻留在肝臟,發育成棘球蚴,引起肝包蟲病。患者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隨著囊腫逐漸增大,可出現上腹部脹滿感、肝區隱痛、上腹腫塊等。
2.多房棘球縧蟲感染:多房棘球縧蟲的蟲卵進入人體後,六鈎蚴主要通過肝經血循環進入肝臟,發育成泡球蚴,形成肝泡球蚴病。此型病情進展較快,肝區疼痛明顯,可出現黃疸、腹水等症狀。
3.誤食其他縧蟲卵: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誤食其他縧蟲卵,也可能導致肝包蟲病的發生,但這種情況相對較為罕見。
4.接觸感染源:直接接觸感染細粒棘球縧蟲或多房棘球縧蟲的動物,如犬、羊等,可能會感染肝包蟲病。
5.遺傳因素:雖然肝包蟲病主要是由寄生蟲感染引起,但有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可能在個體對該病的易感性方面發揮一定作用,不過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對於肝包蟲病患者,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不喝生水。盡量避免接觸可能攜帶寄生蟲的動物,如定期為寵物驅蟲,避免與野生動物密切接觸。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監測病情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