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肝內低回聲血管瘤怎麼回事

發佈時間:2025-04-27 15:12:57
劉青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肝內低回聲血管瘤是指在肝臟內發現的呈現低回聲的血管瘤,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肝海綿狀血管瘤、肝毛細血管瘤、肝血管內皮細胞瘤、肝血管平滑肌瘤、肝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等。

1. 肝海綿狀血管瘤:這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一般無明顯症狀,常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進行影像學檢查時發現。腫瘤較大時,可能會出現腹部腫塊、肝區疼痛等症狀。其生長緩慢,多數患者預後良好。

2. 肝毛細血管瘤:較為常見,多為單發,大小不一。通常表現為肝臟內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回聲結節,邊界清晰。一般無臨床症狀,多在體檢時偶然發現。

3. 肝血管內皮細胞瘤:相對少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臨床表現多樣,可能包括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等。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肝內低回聲病灶,但確診需要依靠病理檢查。

4. 肝血管平滑肌瘤:較少見,好發於中年女性。腫瘤多為單發,生長緩慢。患者可能無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的腹部不適。

5. 肝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罕見,多發生於成年人。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部位,可能有肝區疼痛、黃疸、腹水等。診斷較為困難,需要結合臨床、影像學和病理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對於肝內低回聲血管瘤的患者,應定期進行復查,包括肝功能檢查、肝臟超聲或CT等,以瞭解腫瘤的變化情況。同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飲酒、過度勞累等。如果腫瘤較大或出現明顯症狀,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肝內低回聲血管瘤怎麼回事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