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它們在病因、症狀、診斷和治療、預後等方面存在一些區別。
1.病因:
①主動脈瘤:多由動脈粥樣硬化、感染、創傷、先天性動脈中層缺陷等引起,導致動脈壁局部擴張。
②主動脈夾層:主要是由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因素導致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進入中層形成夾層。
2.症狀:
①主動脈瘤:早期可無明顯症狀,瘤體較大時可出現疼痛、壓迫症狀,如咳嗽、呼吸困難等。
②主動脈夾層:常表現為突發的劇烈胸痛,可向背部、腹部等部位放射,伴有血壓升高或休克等。
3.診斷:
①主動脈瘤:通過超聲、CT、MRI等影像學檢查可發現動脈壁局限性擴張。
②主動脈夾層:上述影像學檢查可顯示主動脈內膜撕裂、真假腔形成等特徵性表現。
4.治療:
①主動脈瘤:根據瘤體大小、部位等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
②主動脈夾層:病情危急,多需緊急手術或介入治療以輓救生命。
5.預後:
①主動脈瘤:如能及時治療,預後相對較好,但有復發的可能。
②主動脈夾層:病情凶險,預後較差,術後需長期隨訪。
無論是主動脈瘤還是主動脈夾層,患者都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血壓、血脂,戒煙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