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的原因包括關節炎症、滑膜增生、軟骨和骨破壞、神經受壓以及血管炎等。
1. 關節炎症: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關節組織,導致關節炎症的發生。炎症會引起關節腫脹、發紅、發熱和疼痛。
炎症介質如前列腺素、白細胞介素等釋放,進一步加重了疼痛和炎症反應。
2. 滑膜增生:
滑膜是關節內的一層組織,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滑膜會異常增生,形成肉芽組織。這些增生的滑膜會侵蝕關節軟骨和骨組織,導致關節破壞和疼痛。
滑膜增生還會導致關節腔內積液增加,使關節腫脹和疼痛加劇。
3. 軟骨和骨破壞:
隨著疾病的進展,類風濕關節炎會導致軟骨和骨的破壞。軟骨的磨損和骨的侵蝕會使關節失去正常的結構和功能,引起疼痛和運動障礙。
骨破壞還可能導致關節畸形,進一步加重疼痛和功能障礙。
4. 神經受壓:
在類風濕關節炎中,關節周圍的組織腫脹和炎症可能會壓迫周圍的神經,導致神經受壓症狀。神經受壓會引起疼痛、麻木、刺痛等感覺異常。
例如,腕管綜合徵就是由於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腕關節滑膜增生,壓迫正中神經而導致的。
5. 血管炎:
雖然相對較少見,但類風濕關節炎也可能累及血管,引起血管炎。血管炎會影響關節的血液供應,導致組織缺血和疼痛。
血管炎還可能引起其他系統的症狀,如皮膚潰瘍、內臟損傷等。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同時,要注意關節的保護,避免過度勞累和受傷,保持適當的運動和休息,以減輕疼痛和延緩疾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