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其發病原因較為複雜,常見的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原發性心肌損害、心臟負荷過重、心律失常、感染、藥物等。
1. 原發性心肌損害:
這是導致心力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這些疾病會直接損害心肌細胞,影響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2. 心臟負荷過重:
壓力負荷過重:如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等,會使心臟在收縮時面臨較大的阻力,長期作用可導致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
容量負荷過重:如心臟瓣膜關閉不全、先天性心血管病等,會使心臟在舒張期接受過多的血液,導致心肌代償性擴張,最終可能發展為心力衰竭。
3. 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陣發性心動過速等,可使心室充盈時間縮短,心輸出量減少;嚴重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可導致心輸出量顯著下降,這些都可能誘發心力衰竭。
4.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最重要的誘因。感染可通過多種途徑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
5. 藥物:
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某些抗腫瘤藥物等,可能對心肌產生毒性作用,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心力衰竭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飲食上要注意低鹽、低脂,控制水分的攝入。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如有不適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