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淚囊炎與慢性淚囊炎在發病原因、症狀、病程進展、治療方法、預後等方面存在區別。
1.發病原因:急性淚囊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慢性淚囊炎多為急性淚囊炎轉化而來,或因鼻淚管狹窄、阻塞導致淚液滯留,繼發細菌感染。
2.症狀:急性淚囊炎起病急,患眼充血、流淚,淚囊區紅腫、疼痛,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慢性淚囊炎主要表現為淚溢,擠壓淚囊區有黏液或膿性分泌物自淚小點溢出。
3.病程進展:急性淚囊炎病程短,病情發展迅速;慢性淚囊炎病程較長,病情進展相對緩慢。
4.治療方法:急性淚囊炎早期局部熱敷,全身應用抗生素,炎症控制後可行淚囊鼻腔吻合術;慢性淚囊炎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淚囊鼻腔吻合術、淚道探通術等。
5.預後:急性淚囊炎如能及時治療,預後較好;慢性淚囊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眼部其他併發症。
無論是急性淚囊炎還是慢性淚囊炎,患者都應注意眼部衛生,避免用手揉眼。同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促進病情的恢復。